泡沫玻璃
20世紀30年代,法國Saint-Gobain公司首先研制成功以碳酸鈣為發泡劑的泡沫玻璃,1935年申請了第1個專利。隨后,1939年前蘇聯在門捷列夫化工學院中間試驗廠也實驗生產了泡沫玻璃。泡沫玻璃 foam glass(cellular glass)
泡沫玻璃最早是由美國匹茲堡康寧公司發明的,是由碎玻璃、發泡劑、改性添加劑和發泡促進劑等,經過細粉碎和均勻混合后,再經過高溫熔化,發泡、退火而制成的無機非金屬玻璃材料。它是由大量直徑為1~2毫米的均勻氣泡結構組成。其中吸聲泡沫玻璃為50%以上開孔氣泡,絕熱泡沫玻璃為75%以上的閉孔氣泡,可以根據使用的要求,通過生產技術參數的變更進行調整。
由于這種新材料具有防潮、防火、防腐的作用,加之玻璃材料具有長期使用性能不劣化的優點,使其在絕熱、深冷、地下、露天、易燃、易潮以及有化學侵蝕等苛刻環境下倍受用戶青睞。被廣泛用于墻體保溫、石油、化工、機房降噪、高速公路吸音隔離墻、電力、軍工產品等,被用戶稱之為綠色環保型絕熱材料。

根據泡沫玻璃的各種性能,它可以作為隔熱材料應用于建筑工程的各個部門,也用于造船、化工、低溫及高溫技術。白色和彩色玻璃還被用做吸音和裝飾材料使用。生產中的廢料——泡沫玻璃粉和碎料還可以作為裝飾輕混凝土的填充料及其它用途。根據用途的不同,采用相應的工藝生產的泡沫玻璃產品可分為四大類,即絕熱泡沫玻璃、吸音裝飾泡沫玻璃、飾面泡沫玻璃和粒狀泡沫玻璃。
泡沫玻璃外墻外保溫體系的基本構造層次由內到外應為:粘結層、泡沫玻璃保溫層、護面層、飾面層,其中抹灰層主要用于墻體基層的找平,能夠保證泡沫玻璃牢固的粘貼在墻體上,護面層主要是為了保護強化保溫系統的牢固性,防止滲水等。泡沫玻璃保溫層厚度,應根據外墻基層的材料與厚度以及外墻的節能要求經計算確定。泡沫玻璃外墻保溫構造可和其它有機材料作保溫層的外墻外保溫構造組合,作為防止外墻延燒的防火隔離帶。
泡沫玻璃保溫板的技術數據
物理特性
|
單位
|
ZES 800
|
ZES 1000
|
ZES 1200
|
ZES 1600
|
|
平均密度
|
kg/m
|
120±8
|
130±8
|
140±8
|
160±8
|
|
導熱系數
|
平均值
|
W/(m·K)
(10℃)
|
0.043
|
0.044
|
0.046
|
0.048
|
最高
單測值
|
0.046
|
0.047
|
0.049
|
0.051
|
||
抗壓強度
|
平均值
|
MPa
|
0.8
|
1.0
|
1.2
|
1.6
|
最低
單測值
|
0.55
|
0.69
|
0.83
|
1.1
|
||
體積吸水率
|
Vol%
|
≤0.5
|
||||
氯離子含量
|
ppm
|
≤25
|
||||
使用溫度
|
℃
|
-268~+480
|
||||
線膨脹系數
|
1/℃
|
9×10-6
|
物理特性
|
單位
|
ZES 500
|
ZES 700
|
ZES 1400
|
ZES2400
|
|
平均密度
|
kg/m
|
120±8
|
120±8
|
150±8
|
220±20
|
|
導熱
系數
|
平均值
|
W/(m·K)
(10℃)
|
0.039
|
0.0425
|
0.047
|
0.065
|
最高
單測值
|
0.042
|
0.0455
|
0.050
|
0.070
|
||
抗壓
強度
|
平均值
|
MPa
|
0.5
|
0.7
|
1.4
|
2.4
|
最低
單測值
|
0.35
|
0.48
|
0.97
|
1.5
|
||
體積吸水率
|
Vol%
|
≤0.5
|
||||
氯離子含量
|
ppm
|
≤25
|
||||
使用溫度
|
℃
|
-268~+480
|
||||
線膨脹系數
|
1/℃
|
9×10-6
|